成都:牵住“牛鼻子”突围转型 走出“舒适区”竞逐角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成都保持定力攻坚克难,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开门红”: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一季度GDP达3550.1亿元,同比增长8.0%,高于全国全省。
这是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结果;这也是成都聚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招大引强紧抓项目落地的结果;这更是成都主动走出西部龙头城市和全川首位城市“舒适区”,各区(市)县你追我赶竞逐角力的结果。
成果的背后,是勇抓落实的担当,是工作制度的创新——从3月开始,市委决定在每个月月末听取部分区(市)县和市级部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环节推进情况汇报,并由相关联系或分管的市领导进行点评,以更好地推动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形成公开赛绩、竞相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
回访项目看现场、走访企业看成长、采访市民话民生……成都日报将连续推出《抓“三重” 晒实绩 促落实——月度点评回访记》系列报道,直击各级各部门工作新进展,洞察行业发展新态势,记录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时代声音,敬请关注。
4月28日,又到了月末。成都市委将再次听取部分区(市)县和市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汇报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环节推进情况。
这是继现场办公会后,市委推动基层抓落实的又一项制度创新。3月底,市委常委会会议已听取4个区(市)县及4个市级部门工作汇报,相关分管或联系的市领导进行现场点评,查摆问题、剖析短板、解惑支招。
一个月过去了,重点工作有哪些新进展?问题短板解决得如何?记者进行了回访调查。
扭住重点比拼实绩
麻辣点评点穴支招
“天府锦城重大项目四圣祠、华兴街、耿家巷产业设计方案和战略合作伙伴尚未最终敲定,工程招标尚未完成,要进一步加快进度;三圣花乡转型升级业态重构和标准还不够明确……”
锦江区委书记刚汇报完重点工作,联系锦江区的市领导就“开炮”了,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工作推进上存在的问题。他建议,要进一步整合力量加强协调统筹,特别是三圣花乡要加快制定新业态技术导则,积极引入新的消费业态。
这是3月30日记者在市委听取部分单位重点工作汇报时看到的一幕。会上,天府新区、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和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8家单位“应考”。大家聚焦“三重”关键事,讲思路、报进度,汇报简洁明了;分管联系的市领导根据实地调研掌握的情况,查问题、找短板,点评尖锐麻辣。
“这是一场展示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施政水平、作风业绩的‘擂台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说,各单位党委(党组)向市委常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分管联系领导点评,既是推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的制度安排,也是相互学习交流互进的工作平台。
“月度点评要动真格,问题点评不能低于三分之一!”“晒实绩、比进度、找短板”,一项项重点工作,也是一张张“军令状”,展现了各级各部门“跳出成都放眼世界”的雄心。比如,天府新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正加快建设天府中央商务区总部基地、“独角兽岛”、鹿溪智谷等;锦江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已引进全国首店5家、西南首店24家,今年要力争全球首店“零突破”;市科技局正积极争取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落地……
成都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常晓鸣认为,围绕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环节,晒实绩、比方法,是持之以恒地转理念、转方式、转作风、提能力的制度创新。“成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各级各部门紧紧牵住‘牛鼻子’真抓实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收到实效。”
牵住“牛鼻子”创新突破
聚焦高质量竞相比拼
4月15日,跨国医药企业艾尔建货值超过1亿元的医疗产品通过空铁两条路径顺利实现通关。
这在西部尚属首例,标志着成都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半个月前,西部首个涉外集成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在中国—欧洲中心投入使用,从企业注册到子女入学等实现了一站式办理。
两个“西部首创”,是高新区探索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最新进展,也是成都创新“抓落实”的生动体现。记者走访时看到,月度重点工作汇报会后,成都各级各部门形成了只争朝夕、你追我赶的工作状态。
“中优”区域如何推进老城有机更新,提升群众幸福感?记者在青羊区找到了注解。走进刚开街的小通巷熊猫文创街区,造型奇特的熊猫、大型艺术墙映入眼帘,不少市民、游客正争先恐后跟它们合影。负责人沈凡说,这里吸引了“GOGOPANDA熊猫”“竹小笠熊猫”“小林熊猫”等熊猫IP龙头企业前来抱团发展。
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对于稳增长尤为重要,也是发改、经信等部门的工作重点。走进简州新城吉利学院的项目工地,数十台挖掘机、装载机、搅拌机及运输汽车正在紧张施工中。作为简州新城的引爆性项目,吉利成都铭泰方程时空港项目投资上百亿,将建成集教育、汽车文化、城市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在欧洲产业城,正极材料和动力电池主要产业链条已实现试生产,预计最快6月,国产汽车即可用上“成都造”三元锂离子电池;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与高新区签订协议,在成都投资50亿元设立半导体公司;投资500亿元的紫光芯城项目在天府新区开工建设……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CEO汤继强说,地方政府部门保持定力、增强耐力,扭住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加速突围,特别是推动重大项目投产落地,是稳增长、稳预期的务实之举,更是提振市场信心最有力的“强心剂”。
立说立行“补短板”
增强群众获得感
4月25日晚8时许,夜幕低垂,东门码头被灯光点亮,悠扬的古乐环绕左右,临河建筑的画影,再现锦江商贸胜景。5只摇橹船满载着游客,划开波光粼粼的水面,开启了“夜游锦江”之旅。
“在成都生活一年了,从来没有以这个视角打量过这座城市。”来自美国的工程师饶·苏拉帕里和13位同伴成为了第一批游客。他说,以游船的方式认识成都,是一种很特殊的体验。
这是锦江区针对“消费场景打造不够”,持续优化“禅茶一味、东门码头、酒肆文化、船游锦江、文创夜市”五大业态消费体验的生动注解。这也是各级各部门针对问题短板立说立行,马不停蹄地促整改、调思路、抓落实的一个缩影。
走进金牛区北部新城,天泽路附近万圣十组小学(工程名)正在加紧建设,即将完工。同行的教育局工作人员说,他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了解督促一下工程进度,确保群众反映的就学难问题能够早日解决,“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就近上学,学校还提前预留了‘海绵学位’,将增加0.2倍班额。”
补的不仅是民生短板,还有发展短板。针对产业功能区存在的行业细分不足问题,发改、经信等部门对此进行了优化调整;针对国际化营商环境有待提升,高新区正在推广“不见面审批”“首证通”等改革措施;针对“文化资源转化利用不足”,青羊区正积极推动 “多业融合”,推进文创产业园区建设运营……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
从“点的突破”到“面的演进”,记者欣喜地看到,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各级各部门正在“滚石上山”的路上你追我赶,支撑着这座“千年古都”向着高质量发展转型突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