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的城市发展新样本:从三个维度看新区气质
短短几年,一个美丽生动的新区从纸上走进现实。
1578平方公里的天府新区,区域内有三岔湖、龙泉湖、岷江、龙泉山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依托良好的自然禀赋,新区的城市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初心,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把“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贯穿建设始终,展现着“公园城市”首提地的主动作为。
为了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理念,5月6日-7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一线行·探访国家级试验区”报道组深入天府新区,选取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眉山片区作为观察样本,从不同维度,感受天府新区城市建设之新。
看空间
组团式发展避免城市“摊大饼”
天府新区城市建设怎么样?由北向南行驶在成都市中轴线的天府大道上,一路的美景就是答案。“V”字形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大气磅礴的兴隆湖、清新优雅的鹿溪河生态区等依次映入眼帘。扑面而来的绿意,让“生态”取代“荒僻”,成为人们对天府新区的新印象。
“要知道,2013年时天府新区大部分地方还很荒凉。”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规划建设国土局PPP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邱伟带着我们来到坐落在鹿溪河边的鹿溪智谷。从天府新区开始建设,他就在这里扎了根,对新区的成长历程熟稔于心,“建设鹿溪智谷的时候,我们保留了鹿溪河的老河道,并以鹿溪河为纽带,串联白沙湖、兴隆湖、籍田湖,形成‘一河连三湖’的生态体系。”指着鹿溪河边的建筑,邱伟解释,鹿溪智谷和其他城市建设最大的不同,就是从沿路建设变成了拥水拥绿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城市小组团。
正是这种组团式空间格局,构成了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城市骨架。“要解决摊大饼模式带来的城市病,关键是更科学的城市设计理念。”邱伟说,按照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组团式布局、全域规划等理念设计。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在城市空间形态上,将传统的城市格局划分成5至30平方公里不等的组团,组团之间通过生态用地隔离,绿道游走于生态和城市组团之间,让城市与生态更好地融合发展,达成城绿相融的空间格局形态。
与此同时,为提升城市功能,各组团内部匹配了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和公共服务能力,让生活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出门既能看到公园绿化,也能十分方便地抵达办公区域。
按照这种发展理念,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核心区域成都科学城,一共规划了12个小组团,这些小的城市组团与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兴隆湖区域良好生态环境交融,形成了产业、城市、绿色生态相融合的规划布局。“人不用都往一个地方跑,城市病发生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很多。”邱伟说。
观地面
每一条河流都是公园城市的表达载体
从中建大道,一路向南行至正在修建的物流大道,就能抵达天府新区眉山片区正在推进的柴桑河河体整治及生态湿地项目。这个占地面积约1560亩的项目,是眉山打造公园城市的重点工程之一。站在项目高处环顾四周,百余名施工人员分散在不同施工点,或操作机械进行土方作业,或在绿化带种植花草树木……
“这里真的是变样了。”仁寿县视高镇的居民张师傅发出感叹:他记忆里狭窄的小沟渠,经过治理,河面已有近300米宽,“整治完不知道有多美。”柴桑河河体整治及生态湿地项目负责人介绍:“计划今年6月底前完成环湖东、西路水稳层施工。12月底前柴桑河项目竣工验收。”
建设公园城市,是天府新区新的使命。如何建?行走中,记者发现,每一条河流,都是公园城市的表达载体。
5月6日,来自双流区西航港街道九龙湖社区的林冯英和同事们,将绿道徒步活动地点选在了位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内的兴隆湖畔,近距离感受公园城市的魅力,“虽然下雨,但不影响兴隆湖的美。”
美,得来不易。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规划建设国土局(公园城市建设局)局长林强用一条时间轴回忆兴隆湖的建设:2013年年末,兴隆湖吹响整治号角,2014年湖水蓄水工作完成,2015年,新经济产业园沿河兴建……
“我们认为,公园城市的预期是‘整个城市都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它不是简单的‘公园+城市’,而是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从‘产城人’到‘人城产’、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营城理念的转变。”林强和同事们的奋斗目标,是把564平方公里的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全域建成一个美丽宜居的大公园,让城市在公园里健康有序生长、市民在公园里快乐生产生活。
探地下
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
建设中的公园城市,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还有着“科技感”“现代感”十足的内涵。
沿着兴隆湖畔向华西医院天府分院走去,分院对面看似平常的公园场景,其实暗藏玄机。“地上是公园,地下是污水处理厂。”在天府新区第一下沉式再生水厂厂长谢光勇的带领下,穿过长约50米的地下走廊,这座下沉式再生水厂的神秘面纱逐渐揭开,“经过三大关口,我们的污水变清水,就能进行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处理后的水会进入到哪里?谢光勇介绍,处理后的水能达到地表水类IV类水标准,其中约有4万吨水可为鹿溪河提供生态补水,另外部分高品质再生水经天府新区综合管廊后,将为成都科学城提供公建清洗、道路冲洗、绿化浇洒等。
这个下沉式再生水厂采用中国水环境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下沉式再生水系统,集环境污染治理与公园城市建设于一体,实现“一地三层多用途”:将污水处理厂建于地下空间,地面空间建设景观活水公园及科普展厅。谢光勇算了一个经济账,这种下沉式污水厂占地仅为同规模的传统地面式污水厂的三分之一,显著降低土地、管网投资,有效解决“邻避”难题,提升周边环境质量。
行走中,记者发现,天府新区的地下“大有文章”。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雅州路综合管廊监控中心,综合管廊机器人项目负责人何婷正和同事忙着网络测试,“网络测试一通,我们的研发综合管廊机器人就可以开始工作。”眼前,一个机器人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对综合管廊设备设施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
什么是综合管廊?邱伟比喻说,就像在城市地下建“房子”,专门给电力、通信、燃气等各种市政公用管线“居住”。“以前,我们的各种线都直接埋在路面下。一有问题,只能开挖处理,影响交通。有了综合管廊,我们可以在地下直接检修。目前,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已建、在建综合管廊里程达50公里。”
地下的精彩,还将在更大范围内继续。四川省四川天府新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已出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将加快推进优化集约利用地下城市空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