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进入5月以来 平均每天都有重大项目落户开工
总投资249.43亿元,71个项目在双流开工;整合分散资源,依托深厚文化本底,成都天府锦城项目集中开工;发力智能制造,格力成都产业园项目在新津开工;总投资216亿元,36个重大项目在金堂集中开工……就像逐渐攀升的气温,5月的成都,经济动能澎湃,平均每天都有重大项目落户开工。
在仲量联行最新发布的《2019城市发展动力指数报告》“全球最具活力城市20强”中,凭借强劲的发展动力,以及在吸引资本、企业、人才方面呈现的突出优势,成都当仁不让首次闯入全球最具活力城市20强榜单,也博得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
“项目为零、一切为零”,成都坚持“投资优先、项目为王”,抓好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引促建,筑牢稳定经济发展压舱石。在全球竞争中,成都的发展潜力正在以一种新方式被世界认可。
高速度:从签约起就忙开工
“成都速度”折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
“董事长,工地上最后一个高压塔基移走了,我们在成都的项目可以快速推进了……”望着再也没有任何障碍的工地,格力成都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李豪兴奋地向总部报告好消息。经过园区的努力协调,曾经阻碍格力项目进展的三条高压线迁改工作彻底完成,为项目开工节约了半年时间。
“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一条高压线要进行迁改,从方案设计、方案审定、施工招标,到具体施工完成,花一年时间都算是少的。”李豪说,“为了我们项目能早日推进,成都、新津方面把工作做在前头,早早就制定了方案,走完了前期流程,为我们项目建设节约了近半年的时间,这么快的速度,得益于省、市、县各级供电公司、新城集团以及施工单位同志们的努力,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电力线路迁改按期完工。”
高速运行的“成都速度”背后,折射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
从签约到投产不到百天,上海达坦项目再次刷新了新都区项目入驻新速度。而此前,曾创造了“成都速度”的中车项目,至今令人印象深刻,从动工到投产,仅用了315天。
“在把签约项目转化为开工项目上,新都有特别的‘加速引擎’。”被新都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杨金华奉为法宝的正是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创新服务模式,我们推行全周期服务,聚力重点项目促建。”杨金华介绍,园区推行项目包干服务,形成项目促建“定制化”跟进服务,协助办理工商、规划等各项审批手续400余件/次,解决立项、设计、环评等问题100余个。
“这儿的政府服务以及创业氛围,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同样动能澎湃的,还有即将把总部搬迁至龙泉驿区的深圳市南瑞华腾新能源有限公司。“成都在政策、人才以及民营企业的创业氛围上有着优势。目前我们已在成都注册了公司,预计7月底就将投入生产。”对于成都政府贴心的服务,深圳南润华腾创始人辛世国笑着说,每次与企业伙伴聊天时,都会邀请他们一块选择成都。
双流集中开工71个项目、大邑二季度集中开工21个重大项目、蒲江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5个、金堂集中开工项目36个……伴随着机械响亮的轰鸣声,一个个曾经停留在蓝图上的项目,也猛然一跃,跳出图纸,即将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生根发芽。
高质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创新理念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
适航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化项目和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电子科大等知名院校协同共建的科技园、孵化园项目……不久前,在双流区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71个项目,总投资达249.43亿元。而其中,总投资210.75亿元,31个产业化项目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涵盖了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瞄准高端装备制造,构建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适航产业体系,双流此举更加坚定了产业升级的决心,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支撑。
而将目光转向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新经济无疑成为万人规模研发基地开园建设整场的焦点。在此前举行的2019成都重大新经济项目开工开园仪式上,全市总投资3206亿元,171个新经济项目集中开工,28个园区项目在天府新区集中开工。
“成都新经济的发展氛围、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政策导向等因素吸引了我们。”开工仪式上,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蔡昶阳毫不“吝啬”地表达对成都的好感。而看好成都未来发展的不止是海康威视。除了总投资12亿元的海康威视,在这批开工开园的项目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达46个,包括龙泉驿区总投资244亿元的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高新区总投资120亿元的昆仑万维全国总部、天府新区总投资30亿元的交投国际创新中心等。
新经济催生新动能,新机遇引领新发展。在成都的决策者看来,成都要持之以恒以创新理念,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和现代产业体系重构,建立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为主要形态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传统经济到新经济,企业发展的需求不断转变,如何顺势而起?成都向社会开出城市机会清单,打开新经济企业重要“入口”。
聚焦10个应用场景、7大类450条供需信息,3月26日,《成都市城市机会清单(第一批)》正式发布,作为全国率先提出应用场景理论的城市,成都构建了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七大应用场景”,为新经济市场寻找落地。而此次,在应用场景基础之上,成都进一步将场景具象为可感知、可视化、可参与的城市机会。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专家朱克力评价,这是新经济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通过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政府不是直接指定倾向性的技术路线和产业问题,而是用新的思维和应用场景,引导市场上最优秀的要素资源都聚集到新经济领域和新产业赛道上。”
“把发展新经济作为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突破口!”今年,成都市新经济领域还将实施开工开园项目共547个,总投资11012亿元,年度投资达1171亿元。
可持续:“精耕细作”确保要素匹配
产业功能区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总投资金额达31.2亿元,7家西南交大校友企业家联盟与新都签约……最近,西南交通大学校友企业家联盟在新都成立的消息引起了行业内的密切关注。对标“硅谷”模式,联盟将在推动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研发、产品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成都加快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发展,抢占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制高点具有重大意义。
而新都区正在崛起的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也为校地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新都区持续深入推进与西南交通大学战略合作,汇聚西南交通大学校友企业在轨道交通领域优势力量,吸引校友来新都投资兴业,引聚创新资源,打造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构建优势学科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赋能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实现校地企多方共赢。”在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看来,联盟成立将有助于打通科技助推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对标“硅谷模式”,高校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经济动能,加速构建新都轨道航空产业功能区。
引导产业可持续发展,成都将战略中心聚焦于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圈建设,“精耕细作”确保要素匹配、政策引导更精准。
成都把产业功能区建设作为战略支撑,其根本目的是有效破解传统园区“重生产发展、轻生活服务”“重项目数量、轻企业协作”“重地理集中、轻产业集聚”等问题,着力解决产城分离、同质竞争、公共服务不配套、基础设施不专业等现实问题。
在成都最新印发的《2019年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要点》中可以看到,今年,成都正从能级提升、科技创新体系、生产服务、生活配套、“总部成都”建设以及体制机制保障六大方面,对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进行重点布局。
“精耕细作”,重下一盘棋。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的重点布局在金堂得到实践。
与往常不同,在金堂县2019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项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总投资超过216亿元的36个开工项目内涵丰富。其中既有计划总投资75.08亿元,以巴莫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离子电池材料智能制造项目、前沿生物产业基地项目、兴城装配式装修系统部品环保智能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世茂节能环保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项目等11个项目为代表的产业化项目,也不乏总投资141.88亿元,以通航商务中心、通用航空产业国际社区、淮州新城文化中心、淮州新城新居工程建设项目为代表的25个基础性、支撑性项目。当然,还有总投资16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0亿元的前沿生物产业基地项目。
强化人本逻辑推进产城融合,坚持“人城产”理念打造产业功能区,着力解决产城分离、公共服务不配套、基础设施不专业等现实问题。在金堂县此次的开工项目中,围绕城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新开工通航商务中心、通用航空产业国际社区等基础设施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61.93亿元。其中,通用航空产业国际社区,占地5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1.42亿元,配套机场跑道、航站楼、机库、商业综合体、人才公寓、标准化厂房等设施。通航商务中心还计划总投资10亿元,新建通航商务酒店15万平方米及其附属配套工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