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韧性”看成都商业本底
非核心商圈零售物业空置率半年环比下降0.9%
上半年优质写字楼净吸纳量居全国第二
几天前,在中新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19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与会专家表示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韧性仍在”。
韧性其实是物理学概念,表示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韧性越好,则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越小。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不同区域和经济活力的城市面临着不同强度市场的风险,它们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应对。
7月18日,世邦魏理仕发布《2019年上半年成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展望》,韧性也被视作成都经济发展的特性。无论出入写字楼的企业,还是进出购物中心的消费者,其每一次经济行为背后,都是成都对经济调整的韧性表达。
购物中心
核心商圈“零”供应背后
“次级商圈正加速调整”
近期围绕中国经济如何突围的讨论颇多。而提振国内消费,打造内需驱动型经济被认为是上策。对普通人来说,内需的“参与感”在于消费,发生场所大多都是购物中心。
今年上半年,成都全市仅一家零售物业开业,系百货运营商伊藤洋华堂的首个购物中心项目,新增面积环比下降82.7%。而成都的核心商圈更是呈“零”供应,也就是说,这里没有新增任何新的购物中心。
市中心没有新的市场供应,成都的消费趋势正在放缓吗?世邦魏理仕华西区顾问及交易服务商业部主管江南并不这么认为。从数据来看,非核心商圈在上半年不仅出现新的购物中心,该区域零售物业空置率半年环比还下降了0.9%。
“目前成都次级商圈正在加速调整,近郊商圈持续升级。”江南认为区域格局的转变正是成都的商业韧性的内核。伴随着城市化与产城一体化带动,人口向周边近郊区域转移,次级商圈正在调整突围,更多品牌主动或被动进入次级商圈,当次级商圈的载体和消费能力本身也具备了足够吸引力,将进一步提振消费数据的提升。
这也意味着,次级商圈加速调整实现定位及职能的突破,近郊商圈则凭借更多优质项目的开业而刷新市场认同,三者联动共同提升成都市场的整体韧性。
首店经济则是成都在商业领域的另一个增长点。“它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改变,首店经济的培育将打破成都的固有形象,塑造国际消费城市的新认同。”江南表示,按业态看,国际服饰品牌继续加持成都,茶饮、咖啡品牌相互跨界完善产品线。与此同时,本土特色小店步入购物中心,派对体验品牌成市场新宠,儿童体验聚焦亲子及启蒙教育,互联网基因品牌持续渗透,将形成新的增长极。
写字楼
净吸纳量居全国第二
“从快速扩张转变为效率型成长”
一直以来,写字楼都被视作城市经济的风向标。越多的写字楼意味着有越多的企业入驻,城市的经济活力就越发活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优质写字楼净吸纳量仍居全国第二。按行业看,非传统金融、房地产与TMT分列前三大需求来源。此外,医疗、教育类的办公需求活跃度增加。
世邦魏理仕华西区办公楼部主管邓艳萍认为,成都写字楼市场在历经起步、成长及调整三个阶段后逐步迈入存量时代,市场发展从快速扩张转变为效率型成长,市场主体加大运营层面的投入以增加自身韧性抵抗风险。例如,今年下半年市场还将迎来约4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着眼需求端,在打造国际营商环境的背景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体系的国际化改革所营造出的宜商环境有望使成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愈发凸显,继而吸引更多优质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在蓉布局。
当然,企业是最能直接感知经济变化的市场主体。为了保持写字楼经济的韧性,邓艳萍表示,楼宇要进行角色转变,跳脱空间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型成为全生态链供应商。另一方面,考虑到新经济行业调整及头部企业的强者恒强,邓艳萍指出,未来也可能出现更多优质企业携大面积租赁需求进驻成都,以及部分企业因经营不明确性加剧办公需求降级或收缩的异向并存情况。
邓艳萍也为成都提出了韧性策略——城市更新机遇下,市中心楼龄较老的楼宇通过软硬件升级来探寻二次生命周期;新兴区域在建项目也加大物业功能性前期研策的投入,以期延长产品规划设计的保质期。此外,企业愈发重视社会责任和建筑全生命期的覆盖,绿色建筑亦因此成为楼宇运营的发展方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