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田野蝶变4A景区 每年要接待数十万游客
轻风吹过,路旁的稻田里掀起一阵绿浪,让停在不远处的“幸福号”绿皮火车也仿佛行驶起来。一路向前,一湾湖水映入人们的眼帘,泛舟的游人在湖面荡起波澜,一尾青鱼在鸳鸯的追逐下跃出水面——真是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
家住温江城区的市民杜君芳正与朋友在木头搭建的拱桥上合影,“把天空的云拍进去”“后面的小岛也要收在镜头里”……欣赏完令自己满意的照片,她特别高兴,“朋友之前跟我说这里有个很漂亮的湿地公园,我还不信,结果来了才知道,这里就像她说的一样美。”
此处,便是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的幸福田园。近年来,幸福村坚持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通过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运营管理五大统筹,系统实施了幸福田园新农村综合体示范项目,成功将一个川西平原上的普通村落,打造成为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突破困境
发展旅游业致富
这里仍是希望的田野
行走在绿树成荫的乡间小路,一首歌曲的旋律忽隐忽现,不时触动记者的耳膜,停下脚步仔细倾听,原来是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幸福村两委委员唐小兵介绍,“之所以不断播放这首歌,是因为我们村正是这首歌曲的创作源泉地。”
原来,全国著名词作家陈晓光在完成这首歌曲的填词前,曾来到幸福村采风,歌词中描述的不少场景,都是他在幸福村看到的景象。由此,幸福村被誉为《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的创作源泉地。
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幸福村并没有随着歌曲的广泛流传而快速走向致富之路,因为交通不便等原因,幸福村一度是温江区的经济薄弱村。为了改变村里的状况,幸福村想了很多办法,但仍无法帮助全村人走上致富之路。
身处希望田野上的村民们一直没有放弃致富的希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村民们渐渐发现,旅游业开始成为拉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过去一直以种粮食和种植花卉苗木为主要产业的幸福村,因为生态环境条件好,有发展旅游业的绝佳基础。
从挖掘村里的文化底蕴和改善交通入手,幸福村一步步走上了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努力探索实践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唐小兵说,近年来,幸福村始终将保护生态、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作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胆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聚力搭建“集体经济组织+企业+高校+农户”合作运营机制,积极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实现生态价值转化,逐步形成特色镇、川西林盘、精品民宿互为支撑的旅游目的地和消费场景、生活空间、商业形态。
聚焦优势
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这里已是幸福的田园
唐小兵介绍,幸福村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突出“将生态价值考虑进去”,注重将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为经济价值,精细梳理自然生态资源,精准对接产业市场端口,聚焦独特的生态本底和农业优势,持续推动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为做优农旅消费场景,幸福村依托产业林盘,引进建设半亩方塘、萝蔓湾等11个乡村酒店;依托民居打造陌见、朋友圈等7个特色民宿,引进万春老卤、阿雅娜特色餐饮7家;依托浅草湿地和农田开发船游湿地、农耕体验、户外拓展等旅游项目;并依托特色农产品开发小微盆景、黑蒜等旅游伴手礼。
同时,该村深度挖掘《在希望的田野上》灵感发源地文化品牌,激发农创活力,打造火车主题文化体验园,并与艺术高校、专业机构合作,打造幸福创艺中心、大师工作室、音乐广场、幸福大舞台四大场景,聚力建设幸福艺术村落。此外,抢抓温江花木走“一带一路”的机遇,他们还在幸福村建设外销花木种植和展示基地。
为做精农养消费场景,该村则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医养康复、健康养生、休闲养心的医养健康场景,引进春秋华堂中医养生馆、悦满中心、心驿站温泉酒店等康养项目。
在村里的幸福集市,记者发现,该村采取“管理公司搭建平台+商家提供产品+村民销售”的共创合作模式,搭建起当地特色产品、文创产品、有机蔬菜等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在音乐树林,记者了解到,那是村里保护下来的原生态湿地景观,是游客休憩听歌的最佳场地,可远眺、可亲近,同时,该处也成为村里的音乐网红打卡地之一。
如今,幸福村打造的幸福田园每年要接待数十万游客,这不仅大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让村民的生活环境发生巨大的改变。“以前我们分散居住在几十个小林盘,现在则实现了集中居住,真真正正住在花园里的别墅中。条件改善了,品质提高了,邻里和睦了,产业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城里人都非常羡慕我们!”一位村民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