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健身成为新生活时尚 成都将打造10处绿道健身示范段
8月22日上午成都召开的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暨“三大赛事”动员大会上提出,成都将全民健身生活化,让体育锻炼、体育健身、体育休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力争到2021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3%以上。
根据《世界赛事名城全民健身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计划》”),到2021年,成都将实现年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达3000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00万以上。同时,全市将建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努力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打造10处绿道健身示范段
涵盖路跑、足球、篮球、滑水、排舞等各类项目
按照《计划》,到2021年底,成都全市将打造出10处体育功能各异的“绿道健身示范段”。成都将结合天府绿道体系功能业态融合设置及各区域、各路段、各点位实际情况,制定天府绿道赛事活动组织、体育项目选择以及体育健身设施布局规划,形成绿道体育场地标准。
成都市金牛区毗河木龙湾绿道 摄影 王红强
同时,结合各路段周边环境和市民健身习惯,绿道会有针对性的安装适合各类人群健身需求,重点突出科技时尚、智能、互联网元素的多样化健身设施,并合理布局大型活动集结区、接驳点等赛事活动辅助区。
到2021年,全市各级各类天府绿道健身活动将达1000场次,绿道健身项目涵盖徒步、路跑(健身跑)、足球、篮球等各类体育运动项目,基本形成“运动成都·绿道健身”活动年年有主题、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的绿道全民健身新场景,并构建以市、区(市)县和行业(人群)、社会各界为板块,山地户外、水上运动、球类运动和定向越野、跑酷、攀岩、棒(垒)球等新兴时尚运动项目为主的“天府绿道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此外,到2021年,成都市范围内将累计建立5条“智慧绿道示范段”,创新推行“互联网+体质健康绿道约”模式,为市民参与天府绿道健身提供健身活动安全性评估、运动能力测试与评价,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一次体育健身活动方案以及不同阶段体育健身活动建议。
形成“家门口的运动场”
实现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率达70%以上
此外,成都市将按照《计划》加快各区(市)县“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体育场地场馆建设,完善街道(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和社区(行政村)文体活动站功能设施配套,创建60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到2021年,全市各区(市)县“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社区(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
结合城市商贸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公园、旅游景区和新农村规划建设,合理利用景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广场及城市空置场所建设休闲健身场地设施,成都将形成一批便民利民的“家门口的运动场”、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以及健身步道、登山步道、自行车骑行道。
同时,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到2021年,实现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9平方米,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各级公益性体育场馆须严格遵守公益开放时间、开放项目、优惠措施等规定,确保公共体育场馆利用率达到90%。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现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率达到70%以上。到2021年,力争建立“全市公益性体育场馆智能发布平台”,让市民就近、就便、就项目了解场馆开放事宜,实现“精准健身”。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校内运动1小时以上
实现市民体质总体合格达标率达93%
根据《计划》,到2021年,成都要实现全市市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达93%。
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将得到实施。全市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健身活动时间1小时以上,加强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实现体育特色项目“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到2021年,实现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7%。
学生们在进行体育课跆拳道教学展示 图源/视觉中国
同时,市、区(市)县老年人体育协会将充分发挥在开展老年人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指导、组织全市广大老年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切实提高全市老年人健康水平。
此外,全市将持续做好残疾人、职工、农民、妇女、幼儿、驻蓉部队、在蓉外籍人士参与“运动成都”全民健身活动,并大力推动将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体育服务纳入属地供给体系,加大对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扩大全民健身受益面,推动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推行“互联网+体质健康全城约”
每千人配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计划》还提出,到2021年,全面建成市、区(市)县、街道(乡镇)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三级国民体质监测体系,试点建设30个社区(行政村)国民体质监测及体质测定数据样本统计点位,全市年度国民体质监测样本量测试数量达到12万人。
在充分运用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官方网站平台的基础上,成都将推行“互联网+体质健康全城约”模式,开展全市国民体质统计监测与分析,推进“体质监测及运动处方大数据”处理及结果运用,促进体医结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加强科学健身指导。
在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成都将加快市、区(市)县两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化健身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2500名以上。到2021年,实现全市每千人配备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同时,到2021年,成都将通过“成都发布”“运动成都”等官方微博平台,结合城市环境和天气情况,提前发布“体育锻炼适宜指数”。各区(市)县则结合实际,利用官方微博等自媒体发布当地“体育锻炼适宜指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