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成都新引重大项目超9成落户在产业功能区
天府国际生物城(资料图)
天府国际生物城
绿色+配套
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构成“独立成市”的中心,形成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的城市系统
才之家、文化中心、幼儿园的配套建设,为越来越多的人工作、生活在这里提供了可能
产业链+生态圈
以一个国际化社区+一个专业配套体系为基础
辅以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供应链“四大链条”,一个“4+1+1”生物产业生态圈正加速聚集成型
距离成都第一次提出产业功能区概念已经2年有余。9月18日,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遍布全城的66个产业功能区从无到有,交出的成绩令人欣喜——今年1-7月,成都全市产业功能区新签约引进397个项目,总投资5126亿元。上半年成都新引进的重大项目,超过9成落户在了产业功能区。
产业功能区如磁石一般的吸引力从何而来?在天府国际生物城里,或许能窥见些许“门道”。
公园城市的引力 5个诺奖团队驻足留下
截至目前,天府国际生物城已经引进了罗伯特·胡贝尔、毕晓普、巴里·夏普莱斯、罗杰·科恩伯格等5个诺奖团队,4个两院院士团队和51个高层次人才团队
“绿色!”诺奖得主Ferid Murad在成都找到了心目中的生物产业园区的模样。“很多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就是盖楼,高楼非常集中。其实我认为,‘绿色’才是最重要的。”不同于Ferid Murad在其他地方所见的高楼密集,与产业聚集区一街之隔,绿意盎然的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就在眼前。
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建设者看来,对于已经“锚定”的生物医药产业,一个生态优先的城市更能吸引高端专家和学者前来。而传统生物城由于建设时间早、面积有限等原因,很难实现。
根据现有规划,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内的绿地系统占地面积达2万亩,在产业聚集区的簇拥下,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构成了城市的中心,由此出发,生物城产业绿道贯穿各个地区,形成了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的城市系统,将公园城市的美丽宜居展露无余。
按照成都的要求,产业功能区的建设遵从“独立成市”的理念,进行配套规划建设。继已开放的孵化园人才公寓,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又规划了占地面积为175.21亩的人才之家,一期预计2022年2月前竣工。此外,国际生物城孵化园一期工程36万平方米已建成,1.8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已投用,起步区共计29公里市政道路基本具备通车条件,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万汇小学、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诺博幼儿园9月已经开学。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为越来越多的人工作、生活在这里提供了可能。
Ferid Murad断言,“相信在未来3到5年的时间,生物城会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际上,截至目前,天府国际生物城已经引进了罗伯特·胡贝尔、毕晓普、巴里·夏普莱斯、罗杰·科恩伯格等5个诺奖团队,4个两院院士团队和51个高层次人才团队。
产业生态圈的价值 千亿元产业集群生机勃勃
一个以“四大链条+一个国际化社区+一个专业配套体系”为基础的“4+1+1”生物产业生态圈正加速聚集成型。
诺奖得主、高端专家纷至沓来仅仅因为“绿色”和配套?而更重要的是,主攻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健康新经济的天府国际生物城,正在构筑的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供应链,让更多人笃定而来。在这里,一个以“四大链条+一个国际化社区+一个专业配套体系”为基础的“4+1+1”生物产业生态圈正加速聚集成型。
正如领衔且直接投资天府国际生物城项目的诺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所言,“天府国际生物城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和土壤”,在条件优越、环境优美之外,大量高科技人才的聚集成为了他作出决定的关键瞬间。同样,已经落户的北京卡威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利虔认为,这里的人才集聚,产业配套、产业环境也很适合生物药企发展。
企业的“触觉”最敏感。目前,天府国际生物城累计签约项目已达127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医药巨头纷纷落子,包括吉利德、阿斯利康、美敦力、GE、拜耳、国药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引进了艾尔建中国药品贸易总部、波士顿科学第二总部及创新中心、艾昆纬西部运营总部3个医药行业高能级500强项目。
渐渐成型的1000亿元产业集群,迸发出勃勃生机。在这里,不断集聚的企业,将各种产业要素聚合形成了综合竞争优势,在产业细分领域形成规模效应。这里的全国首家新药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承接新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364个,其中Ⅰ类新药105个;已有获得国际认证或国际行业认可平台6个;突破核心关键技术25项。
就在9月24日,一个全新项目落地,以色列Kamedis亚太·中国药用植物创新中心签约,集“研发+种植+中试+销售”于一体,实现‘农业种植+生物医药+高校科研机构’技术成果转化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
活力、生机、创新……不断在天府国际生物城从0到1000亿元产业聚集之中迸发,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成都城市发展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由投资驱动转向能力驱动——从投资、招商引资获取要素资源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由各种要素集聚形成综合竞争优势,这一转变自然促进了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城市能级的跃升 生物医药国际化 有了“成都样本”
今年4月,落户天府国际生物城的跨国医药企业艾尔建货值超1亿元的首批医疗产品在成都通关,成为中国西部首个医疗产品通关案例,标志着成都建设的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并已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当成都第一次提出“产业功能区”的概念,毕马威政府与公共事务部总监刘明就对天府国际生物城进行了一次近距离观察。他大胆预言,“规划建设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着力打造完善生物产业生态圈,将为成都参与生物产业全球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提供了可能。”
2年时间过去,66个产业功能区在成都起势。其中之一的天府国际生物城,聚集了千亿产业、展露“三生合一”产城融合城市形态,也让刘明的“预言”渐渐变为现实。
放眼欧亚大陆,成都作为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其区位优势不断凸显。无疑,让瞄准世界城市的成都,服务全球成为可能。
就在今年4月,落户天府国际生物城的跨国医药企业艾尔建货值超1亿元的首批医疗产品在成都通关,成为中国西部首个医疗产品通关案例,标志着成都建设的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并已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生物医药供应链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有着极深的战略意义。”在生物医药供应链专家、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看来,成都可以以天府国际生物城为核心载体,建成辐射西南乃至全国的国家级全球供应链枢纽,吸引药企供应中心和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集聚成都,体现成都在“一带一路”桥头堡功能上的战略地位,为示范带动西部内陆乃至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化提供了“成都样本”。
天府国际生物城建设者们清楚地明白,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中心节点城市往往是跨国公司供应中心的集聚地,具有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的效应。与此同时,已经打开的全球通路,也让功能区内的产业可以运用全球市场配置全球资源。不断叠加的因素,将产业功能区发展推入“深水区”。
于成都而言,从天府国际生物城一隅,可以窥见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理解新时代大城市发展规律之后的有力实践。在成都不断转变城市营运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式的革命之中,现代产业体系集群集聚的发展优势逐渐凸显。处于市场最前沿的企业,敏感地将重大项目落户在产业功能区,归集起来超9成的数据正是关于“优势”的最好注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