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绘就“北林”社区新画卷——温江乡村治理“有了画面感”

来源:北国网 2019年12月06日 11:00
评论
摘要:“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行走在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的幸福田园,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响彻整个村庄。  幸福村两委委员唐小兵介绍,“之所以不断播放这首歌,是因为我们村正是这首歌曲的创作源泉地。”  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幸福村并没有随着歌曲的广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行走在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的幸福田园,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响彻整个村庄。

  幸福村两委委员唐小兵介绍,“之所以不断播放这首歌,是因为我们村正是这首歌曲的创作源泉地。”

  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幸福村并没有随着歌曲的广泛流传而快速走向致富之路,因为交通不便等原因,幸福村一度是温江区的经济薄弱村,乡村治理陷入困境。

1575356981328049108.png

  “身处希望田野上的村民们一直没有放弃致富的希望。过去一直以种粮食和种植花卉苗木为主要产业的幸福村,因为生态环境条件好,有发展旅游业的绝佳基础。”唐小兵说,近年来,幸福村以机制体制创新为抓手,充分激发治理活力,社区与企业 良性互动,一三产业全面联合,打造的“幸福田园”成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幸福村发展致富的过程,即是温江乡村治理工作的巨大转变过程。

  近年来,温江区在推进乡村区域治理过程中,立足“南城北林”空间格局,深入贯彻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围绕建设“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目标,突出成都农高园建设、花木转型升级、田园综合体打造等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但是,怎么让场景更有温度?今年初,区委社治委与万春镇党委会商社治工作时,双方都一致的想到:乡村治理得走两条线:一条是产业线,要创业致富;一条是美学线,要品质生活。于是,万春镇幸福村就闹腾开了,一场又一场有社区温度的大活动持续推开。

1575356994059072592.png

  整合资源要素 “独角戏”变 “大合唱”

 2008年,幸福村被确定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域,改革的契机摆在眼前。总结幸福村十年求索的路径,关键在于发动村民自治。

  以往的土地整治项目,多采取“政府制定方案、村民选择”的方式,而幸福村项目则创新“三自两化”(自发、自愿、自主、市场化、专业化)工作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就地城镇化,所有项目建设均由群众发起、自愿参与,自主组建投资公司实施建设,在拆旧建新、配套建设、产业发展、后续管理全过程中,充分体现群众自主性。

  唐小兵回忆,“在项目决策过程中,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组织开会,村民与投资者在那里争,我就在旁边听,我把他们的意见归纳整理,代表会议通过,在全村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才付诸实施。”

  项目确定了,资金从哪里来?答案同样是群策群力。唐小兵介绍,村民们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抵押融资、农民自筹资金、财政配套资金、招引社会资金等不同渠道和方式,自主筹集到项目资金1.84亿元。

  与此同时,幸福村以“农业+”融合发展为抓手,持续完善农村产业链条。利用土地整理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招引社会资本,建设游客中心、幸福驿站、幸福民宿、田园客栈、主题乡村度假酒店等休闲旅游项目;通过“集体经济组织+企业+高校+农户”合作运营机制,创建了乡村音乐节、倾听幸福田园等幸福文化品牌。

  “种植花木的收入,加上富余房屋出租、旅游就业,以及集体经济股权收益。” 唐小兵告诉记者,通过景区打造,村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1575357025165074869.png

  筑牢人才支撑“泥腿子”变 “田秀才”

乡村发展,吸引了不少外来新村民,汪小仙便是其中的一个。2018年,她在幸福田园景区租下一间铺面打造主题音乐餐吧。“现在我每周都会组织开展一次音乐沙龙,参加人数最多能达到50人。”汪小仙说,随着景区的建设,游客越来越多。

  然而,“产业振兴,没有本村村民参与是绝对搞不好的。”不管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还是回到村子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总支书记心里一直惦念的,是如何把更多“田秀才”留在乡村。

1575357093664005648.png

  2017年,23岁的张岩英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毕业,进入北京一家公司做文案,并将行李搬进了月租3000元的出租房。不久,她接到了陶勋花的电话:“现在老家机会多了,北京干得不如意就回来吧!”

  3个月后,张岩英辞去了北京的工作返回温江。最近几年,张岩英对老家的感觉是路宽了、环境好了、来投资的人多了。让家乡离梦想更近一些,油然而生的“使命感”也让张岩英对即将面临的工作充满期待。一年后,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九坊宿墅项目一期举行开业庆典,张岩英以“管家”身份亮相。过去的低洼地变成了池塘,曾经的田埂砌上了土墙。所有员工都是经过技能培训的本地人,37岁的曾燕、43岁的罗琼、50岁的张梅芬……在社会资本注入下,岷江村民正在努力打造温江版的“向往的生活”。

这些年,通过打造缝纫居家灵活就业基地,岷江村培训了技术人才300多人,解决了60多人的就业,村民制作的仿真熊猫,也随“一带一路”走出了国门。随着村里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的改善,更多社会资本也来到了这里,“淼兮帐逢酒店”、“桂香九坊宿墅”等乡村旅游项目,直接帮助村民实现就业增收。

1575357058200066487.png

    紧扣产业融合“小作坊”变“大舞台”

  小到一杯桂花酒、一块桂花糕,一件精美的手作,大到居家灵活就业基地、乡村民宿、农旅项目……如今,处处可见乡村振兴在岷江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问及本村产业发展的根本路径,陶勋花直言,产业振兴的命脉在于抓好落实乡村治理工作。“川西坝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退一步享受田园风光,进一步享受都市繁华。只有村庄干净整齐,老百姓才会宜居宜业,社会资本也才会乐意进来助推乡村振兴。”

  幸福村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就结合区委确立的“健康社区、幸福家园、活力温江”的定位,注重将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为经济价值。

  在村里的幸福集市,记者看到该村采取“管理公司搭建平台+商家提供产品+村民销售”的共创合作模式,搭建起当地特色产品、文创产品、有机蔬菜等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而在集市不远处的生态湿地,还打造了一处“音乐树林”景观,专门供游客休憩听歌。目前,该处景观已成为村里的音乐网红打卡地之一。

  如今,幸福村打造的幸福田园每年要接待数十万游客,这不仅大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让村民的生活环境发生巨大的改变。“以前我们分散居住在几十个小林盘,现在则实现了集中居住,真真正正住在花园里的别墅中。条件改善了,品质提高了,邻里和睦了,产业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城里人都非常羡慕我们!”一位村民说。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