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一季度回落幅度7城最低 为啥成都经济能“扛”又能“打”

来源:成都商报 2020年04月30日 09:46
评论
摘要:政策密集出台自2月起,成都接连出台稳定经济运行“20条”、恢复经济秩序“33条”等相关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减免租金、提供信贷支持外贸结构升级从产品结构看,成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增长17.9%,占到城市进出口总额的71%。加工贸易的作用在于支撑外贸进出口总额的稳定投资加快恢复3月,成都公共服务、民生及社

1588204669913.jpg

政策密集出台

自2月起,成都接连出台稳定经济运行“20条”、恢复经济秩序“33条”等相关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减免租金、提供信贷支持

外贸结构升级

从产品结构看,成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增长17.9%,占到城市进出口总额的71%。加工贸易的作用在于支撑外贸进出口总额的稳定

投资加快恢复

3月,成都公共服务、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分别增长22.3%、8.9%,增速分别较1-2月提高33.8、35.2个百分点

4月,各城市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释出,这本是大家暗自角力谁的总量大、增速快,或是产业能级高的时候。但一场疫情,让这场增长比拼的“考试”,变成了一次经济压力测试。

“在这场压力测试中,北上广深降幅同步,新一线城市成都最抗压。”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在梳理了23城一季度数据后,得出了上述结论。一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5.5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0%。增速虽较去年同期回落了11个百分点,但成都的回落幅度在7座新一线城市中最低。

抗压通常也被称为“韧性”,即在遭遇较大变化时,城市以最小弹性来应对。疫情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转,对于这一变量,GDP的变化程度越小,越能反映城市的“韧性”越好。新一线城市疫情“压力测试”,成都为何最抗压?

政策释放“复工红利”

15座新一线城市中,目前已有杭州、成都、重庆、西安、天津、东莞和昆明公布了一季度数据。其中,一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5.5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0%。增速虽较去年同期回落了11个百分点,但成都的回落幅度在上述7座新一线城市中最低。

成都经济之所以降幅小,与复工复产力度大有较大关系。从工业数据看,自2月3日起,仅用23天,成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100%复工。3月当月,37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带动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转正增长6.2%。

“转正增长”背后,与城市密集发布政策释放的“复工红利”有关。记者梳理发现,自2月起,成都接连出台稳定经济运行“20条”、恢复经济秩序“33条”等相关扶持政策。比如,成都市政府办公厅早在2月6日就印发《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0条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减免中小企业租金、10亿元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疫情防控相关贷款等措施。

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雪峰曾向记者透露,为推动企业尽快复产,几天时间内,成都市经信局协调相关区县,最终根据一汽丰田公司复工的时间表,在防疫物资保障,复工计划安排上,优先支持这26家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与整车厂的协同联动。3月5日,一汽丰田在成都启动了一款新车型项目,系TNGA技术平台的B级顶级轿车。据悉,2022年达产后,四川一汽丰田汽车公司预计产值超180亿元。

内陆城市 外贸看“涨”

外贸,无疑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领域。数据显示,沿海外贸重镇经济压力仍较大,在23个城市中,一季度GDP降幅前三的均为沿海城市,泉州下降10.3%,天津下降9.5%,东莞下降8.8%。但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从目前已披露的全国数据来看,进出口增速保持正向增长的副省级城市并不多,第一是济南,第二则是成都。

成都的逆势增长,原因之一是外贸结构的调整升级。根据成都市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成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1%,从产品结构看,成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增长17.9%,占到城市进出口总额的71%。加工贸易的作用在于支撑外贸进出口总额的稳定。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骆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余年来,四川省在加工贸易方面逐渐构建起较完整的产业链,是此次疫情之中能够支撑外贸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成都亦如是。从细节看,成都一季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66.8亿元,增长11.5%,电子技术产品、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42.6%、31.1%。除此之外,成都的进出口目的地也在不断优化中。数据显示,成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欧盟、东盟贸易额分别增长43.8%、31.2%、19.9%。

这一变化也可以从物流端的数据发现。根据成都市统计局报告,截至今年一季度,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规模连续24个月在全国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一。此外,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班列开行799列,增长36.3%,其中中欧班列开行447列,增长92.7%,运输货值126亿元。成都国际铁路港跨境电商交易量首次突破百万单大关,增长近21倍。

投资领域 “逆势”反弹

经济的活力,还在于新增投资的绵延增长。正如《21世纪经济报道》所说,在全球疫情仍存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出口导向型的城市尤其需要调结构扩内需,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内生动力从哪里来?在成都市统计局披露数据中,“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也在部分行业表现出“逆势”反弹。

比如,在新基建领域,成都“补短板”领域投资加快恢复。3月,成都公共服务、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分别增长22.3%、8.9%,增速分别较1-2月提高33.8、35.2个百分点。随着6、10、13号线等多条地铁线路加快建设,轨道交通项目完成投资超过100亿元。大运会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超过13亿元。这些新基建项目,既是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其背后的投资也增强了成都的“韧性”。

3月11日下午,成都天府新区集中开工了14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03.2亿元;3月31日,成都举行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首场发布会,宣布将在年内发布1000个新产品、1000个新场景。除此之外,因看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企业在蓉投资意愿不断提升。数据显示,3月成都投资意愿指数为137.44,环比、同比分别提高16.11和39.04。

“成都在人工智能方面有哪些具体投资机会?”3月19日,“跑出加速度,高质量发展的成都——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全国企业家线上恳谈会”举行,搜狗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小川特别关注成都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投资的“韧性”,既是成都第一季度面对疫情所展现的“压力”表现,也是城市接下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