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广开“门”“路”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然而,日前发布的一组数据却彰显出了成都的发展活力和韧性。据成都海关发布的最新外贸数据,前7月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898.3亿元,同比增长24.9%,增速较今年上半年扩大了1.4个百分点。透过数据可以看出,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成都发挥国内循环的回旋空间和国际循环的门户枢纽作用日益明显。在泛欧泛亚陆港主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枢纽建设进程中,记者的采访本上满满记录着成都、重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忙碌场景。
采访本上的故事 日期:6月10日,地点:成都
国家战略·赋能新机遇
摘要:川渝两地海关签署《共同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彼此合作进入战略引领、高位推动、全面深化新阶段。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角,成渝两地频频携手合作,抢抓机遇。
共建面向世界链接亚欧
战略通道和门户枢纽
从“成渝经济走廊”到“成渝经济区”,再到“成渝城市群”,以及现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现了中央顶层设计对川渝地区发展的战略重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前所未有地强化了成都引领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角,成渝两地最近频频携手合作,抢抓机遇,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6月10日,成都海关与重庆海关在线上签署了《共同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备忘录》。这意味着川渝两地海关合作进入战略引领、高位推动、全面深化新阶段。
3月27日,两列中欧班列满载着电子配件、机械制品等,分别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出发驶向欧洲,开启了两地融合发展的新进程。
成都、重庆开行的中欧班列在国内运输货值最大、辐射范围最广、产业带动最强。截至2019年底,成渝地区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40%。目前,国内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已经超过60个,成都和重庆开行的中欧班列综合竞争力名列前茅。
与以往不同,此次两列中欧班列机头都挂着两地共同的标识“成渝”。3月27日当天,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会还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管委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确立了围绕通道口岸互联、产业招商互补、开放创新互享、机制协同互促四大领域20项具体内容开展合作。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成都正加快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
7月15日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着眼共建面向世界链接亚欧的战略通道和门户枢纽,完善泛欧泛亚节点网络和四向拓展服务体系,构建连接东盟、衔接日韩、覆盖中亚、联通欧洲进而链接全球的亚蓉欧陆海空联运战略大通道,打造“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供应链枢纽城市。
与此同时,成都正加快打造国际陆海联运走廊。随着国际集装箱功能区、国际铁路港多式联运项目及集装箱共享中心加快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枢纽能级进一步提升,将全面巩固提升国家物流枢纽和泛欧泛亚国际供应链体系的枢纽地位。
采访本上的故事 日期:7月27日,地点:南充
国际班列·承担新使命
摘要:中欧班列(成都)南充班列首发开行,共享亚蓉欧大通道发展红利。成都加快打造泛欧泛亚陆港主枢纽,支撑西部地区更好融入和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更好融入“双循环”
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7月27日,一阵鸣笛之后,一列满载“南充造”货物的中欧班列(成都)南充班列从南充现代物流园缓缓启动驶出,然后经成都出口,把货物运抵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等欧洲市场。
这是首趟中欧班列(成都)南充班列。这一天,“成都国际铁路港中欧班列南充基地”在南充挂牌亮相。首发班列开行、组货基地成立,标志着中欧班列(成都)构建起川东北地区西向、北向国际物流大通道,有力推动了南充打造“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步伐。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指出面对中长期问题,“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首先要打通堵点、畅通循环,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则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内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成都近年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贯彻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
中欧班列(成都)已成为成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推动着成都乃至四川成为泛欧泛亚对外开放高地。1—7月,成都开行国际班列约2200列,同比增长43.0%,其中中欧班列(成都)开行近1200列,同比增长58.6%,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快速复苏。与之相呼应的是,前7月成都外贸进出口近3900亿元,逆势同比增长24.9%,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47.1%。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樊一江称,完善的通道有利于提升内外联动水平,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支撑西部地区更好融入和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称,接下来将继续坚持把互联互通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加快打造国际铁海联运大通道和泛欧泛亚陆港主枢纽,持续推动“强枢纽、畅通道、促贸易、聚产业、优环境”,促进开放型经济稳定发展。
采访本上的故事 日期:7月28日,地点:成都
陆海通道·形成新格局
摘要:《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台,明确提出建设自成都始发至北部湾出海口通道,与重庆另两条出海口通道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联盟,是响应总体规划的一大举措。
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吸引供应链优质资源落户
汇聚沿线500余家物流和商贸产业龙头企业,涵盖“13+1”省区市的水、铁、公、空、金融和信息等多个物流相关产业——7月28日,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联盟在成都正式成立。
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建设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通道,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是响应《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一大举措,旨在着力促进提升新通道运输能力和物流发展质量效率,深化国际经济贸易合作。
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院所所长王国文表示,联盟成员通过共享信息、共享市场等方式,将在共建通道经济中发挥巨大的助推作用。
在“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下,我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快速发展,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涉及13个省区市,四川、重庆均在其中。
今年7月,省发改委印发《2020年四川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要点》,提出推动交通物流发展,深化南向经贸合作,形成通道建设良好开局。指出要强化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带动能力以及成都铁路主枢纽功能,建设成都青白江多式联运转换中心;重点发挥成都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作用。
去年10月,《成都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南向开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出台,为成都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定下行动纲领。提出到2021年基本建成南向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构建以“东蓉欧”为主通道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成都西部陆海新通道开通为我们提供了更适合的物流选择,我们运输时间平均节约半个多月,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货损率。”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工厂物流经理严庆介绍,从2018年起,神龙汽车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每周至少有一整列的整车配件出口到越南和马来西亚,其生产的标致车系在越南地区销售量与日俱增。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当前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处于无序状态且进入一个重构的过程。在此背景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作为国家供应链布局的重要举措,将吸引供应链上的优质资源落户到西部地区,推动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联盟将搭建两个平台,一是产业合作平台,助推通道沿线省区市物流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二是开放合作平台,助力西部地区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该联盟理事长、省港航投资集团总经理曾崇勇称,通过搭建“双平台”,将加快西部地区形成大通道、大口岸、大物流,共同推动西部物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扩大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以国内大体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