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客厅”如何建? 成都为6大国别园区量身定方案
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 本报摄影部供图
本报制图 申娟子
新闻名词
国别园区
近年来,全国城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聚集合作方优质资源、优势产业,增强对全球经济体系的适配能力,建成了一批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汇集的国别园区。在业内,国别园区也有着“国际客厅”的称谓。
国际(地区)合作园区该怎么建?发展方向在哪里?四川是中西部地区首个省级层面出台针对国际合作园区发展规划的省份。省政府办公厅年初印发的《四川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发展规划(2020—2023年)》,其中透露的数据引人关注——我省现有16个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全部分布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在成都,以中法园区、中德园区、新川园区等为代表的国别园区即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已经成为全省国别园区建设的“标杆”。那么在未来,成都国际(地区)合作园区有什么样的动作和建设实施方案呢?
量身定制
6个国别园区建设思路清晰
成都是全省国别园区的聚集地,也是全省的样板间。市发改委新区发展协调处处长陈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成都建设国别园区的目的,旨在打造集聚外资的主平台和外资便利化政策的试验田,积极争取新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户国别园区,推动形成产业功能区比较优势。
基于此,成都国别园区的重点建设任务也逐渐清晰。记者了解到,到2023年,成都将重点建设中法园区、中德园区、新川园区、中意园区、中韩园区和中日园区6个国别园区,并为之量身定制了建设实施方案。
其中,中法园区即成都中法生态园,位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区),将着力塑造绿色低碳新典范。以中法园区为承载地,建设辐射欧洲的对外交往新窗口、绿色低碳新典范、赛事名城新引擎,为西欧、中东欧等企业、机构及有关组织开展国际性体育赛事、绿色环保产业等合作搭建集对外展示、项目孵化、科技金融、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中德园区即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位于蒲江县,将突出打造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我市将充分挖掘和发挥中德园区在对外交流合作、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功能平台作用,牵引全球中小企业围绕精密机械、生态食品、双元制职业教育等领域聚集和交流,共享企业质量管理、产教融合、知识产权、专利保护、供应链沙龙、人力资源等国际化服务。
新川园区即新川创新科技园,位于成都高新区,将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都5G智慧城建设为契机,聚焦5G应用培植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中意园区即中意文化创新产业园,位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将抢抓意大利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契机,加快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特色的中意创意设计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文创之都”新标杆。
中韩园区即中韩创新创业园,位于成都高新区,将加快构建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将紧抓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聚焦国际创新创业,以孵化新技术、培育新业态、实现新价值为核心,构建全链条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加快打造辐射欧亚沿线国家的创新创业孵化器。
中日园区即中日(成都)地方合作发展示范区,位于成都高新区,将致力形成文创合作新样板,将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引领产业,聚焦动漫游戏、信息服务、数字媒体、文创贸易等重点领域,积极打造“中日双向开放发展引领区、中日第三方市场联合拓展先行区”。
政策加持
实施方案助力高质量发展
如何实现国别园区的高质量发展?陈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按照6个国别园区的建设推进情况,围绕《四川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发展规划(2020—2023年)》,成都已经制定各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陈曦说,下一步,成都将聚焦新形势新挑战,进一步修订完善新政策、新举措,加快构建“省、市、区(县)”三级政策体系。蒲江县修订完善《针对德国企业的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制定国际社区规划和建设方案。中法园区加快编制《中法生态园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优化项目》。中意园区力争出台创意设计、网络视听、文博旅游产业支持政策。
成都还将围绕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建设要求,不断提升园区管委会、国有平台公司运营建设管理能力。建设园区智慧化服务平台,打破园区的空间区隔,使园区生产生活要素加快流动、国际人文生活场景交流互动,实现园区建设数据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智能化、运营科学化、社区国际化。
此外,成都将按照《四川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申报与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开展年度考核,结合国别园区实际情况,将园区功能型载体、高品质科创空间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高品质公共服务配置等情况考虑进去,不另设定考核标准。各园区及市级指导部门对照考核指标和考评原则,做好各项工作,确保考核结果全省领先,进一步巩固在全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中的优势地位。
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成都将按照“引项目、聚产业、强功能、塑形象”总体思路,结合园区基础条件、发展方向、国别特点,完善一个规划体系,构建园区“多规合一”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建成一个综合性、功能型核心载体,汇聚园区国别优势,体现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特色;打造一个高品质开放合作创新载体,植入国际化创新资源和服务体系;挖掘一批改革创新试点示范、功能和品牌赋能,精准匹配园区主导产业和细分领域;引育一批头部企业和重点项目,为园区提供高能级产业支撑;新建一批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与现代产业相适应的园区配套,提升高品质公共服务配置标准;组织一类国际合作重大活动或论坛,不断拓展园区项目招引、密切双边人文交流;优化一个运营机制,健全各园区组织运行体系;积极探索对外贸易新模式,培育发展园区新型业态,吸附和汇集泛欧泛亚国际资源,成为“辐射欧洲、深化东亚、引领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