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 花开五城 今日 幸福温江
编者按:
■ 5年光阴,只争朝夕。站在即将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乘势而上全面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回眸望去,温江“五个之城”框架已赫然显现;展望未来,“五个之城”建设将继续大步向前。
■“五个之城”建设,是2016年中国共产党成都市温江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的发展任务,即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奋力建设三医融合产业之城、创新开放进取之城、便捷高效畅通之城、天蓝地绿亲水之城、文明和谐幸福之城。“五个之城”建设是温江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坚实足迹、最优路径,是系统性指导温江发展的行动纲领。
■ 5年间,温江以“五个之城”建设为路径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GDP以年均8.2%的速度保持高质量增长,呈现经济稳中向好、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将如期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宜业宜居宜游的新中心城区,顺利实现新时代温江“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
“三医融合产业之城” 产业基础全面筑牢
2017年,温江区委制定了《温江四级规划体系》,重构空间发展格局,以成温邛高速公路为界,规划形成“南城北林”的空间格局。2018年,《成都健康产业功能区规划》亮相,温江产业发展格局愈加清晰。如今在温江,“南城北林”的城市空间格局已经形成,南城突出精明增长,北林注重生态涵养。成都医学城、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温江农高园三大产业功能区布局在“南城北林”之中,立足“三医两养一高地”产业定位,全域深耕大健康产业,吸引众多项目落户温江,犹如三架“火车头”以强劲之力拉动温江经济发展——这是奋力推进“三医融合产业之城”建设的成果。
“十三五”以来,温江区抓产业发展规划、抓项目招引促建、抓园区功能承载,产业功能区建设已经进入从深度谋划到全面实践、从招引破局到集群成势、从壮大规模到培植生态的发展阶段,功能区建设思路日渐清晰,产业发展态势蓬勃向好。温江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既要抓好“壮大总量”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又要抓好“提升质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产业发展提前起跑。在“三医融合产业之城”的建设中,成都医学城扛起“三医”旗帜,重点布局药明康德、科伦药业、华邦制药、博奥生物等重大产业化项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此为吸引,纷纷入驻成都医学城,集群成势,产业链条不断加粗、延长。健康服务业集聚区以配套服务“三医”产业为己任,重点培育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引进新药筛选、检验检测、医疗美容等企业,合生汇、新光天地、新尚天地·尚街等消费新场景的兴起繁荣了商圈发展,为区域经济带来了人气和商机。温江农高园突出“农业+创新”“农业+旅游”“农业+康养”,推动农创、农旅、农养融合发展,新尚植物研究院、依田桃源、九坊宿墅等一批优质项目在田间、林间悄然而生,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引来大批游客。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和严峻考验,三大产业功能区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推动项目、企业复工复产、稳产满产,努力让项目工地建设“动”起来,企业生产“转”起来。今年以来,三大产业功能区总产值依然实现持续、稳步增长。
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招引和要素保障。近年来,温江围绕产业发展,突出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要素保障。
一手抓招商引资。我区始终紧紧抓住“招商引资”这个关键,以“高大上+链群配”设计制定,瞄准“6类500强”企业招引攻坚,以实效论英雄,先后引进罗欣药业、太保家园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前海人寿、中国平安等五大保险公司齐聚温江。疫情之下,我区坚持创新招商方式,通过互联网在“云端”与企业家“见面”。虽然屏幕相隔,但商机却在真诚洽谈中诞生。我区还坚持产业链招商、创新链招商、金融链招商等方式,新引进联东U谷康复辅具产业园、乐歌集团国际智慧供应链中心、徐诺药业研发生产基地等产业化项目。今年8月,拟投资100亿元的成都CAZ项目签约落户温江,并已动工建设。该项目将集群打造商务办公、现代金融、品质休闲高端消费、特色文创、星级酒店等于一体的大型城市中央活力区,项目的落地投建无疑将进一步增添区域发展动力。据统计,今年1—9月,全区新引进高能级产业化项目14个,其中,30亿元重大项目1个,50亿元重大项目2个,100亿元重大项目1个,预计实际到位内资103亿元,外资11.5亿元。温江,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区”。
一手抓要素保障。产业空间的高效利用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广度、密度和质效。一直以来,温江区致力于高效利用闲置土地,优化调整国土空间,以长远眼光推动重点区域发展突破。2016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以来,已盘活低效企业用地6220.5亩,百余家企业在此过程中重获新生。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源。“十三五”以来,温江区以战略眼光和前瞻思维,明确“三医融合”产业主方向,坚持深耕大健康产业,为占领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赢得了先机,三医基础全面筑牢。
“创新开放进取之城” 特色亮点越发彰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能力宛如推动城市发展的源源“活水”,唯有创新不止,方能破解难题、厚植优势,城市永续发展才会充满活力。
“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是近年来我区充分利用驻温“双一流”高校资源,积极实施“一个脑袋两只手”(借助在温高校院所“创智之脑”,运用政府“引导之手”和企业“市场之手”)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整合高校、政府、企业等多方资源,发挥高校科技资源要素集中的优势打造双创载体,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打通创新驱动的“最前一公里”。
中医大健康谷就是我区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的最好体现。这是利用高校周边存量土地、闲置楼宇打造的双创载体,现已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以及师生、校友创新创业、企业培育孵化的平台。在目前入驻的50多家企业中,研发产品包括中医电子诊疗仪、智能中医马桶盖、智能艾灸仪、中医面诊镜子、经络检测仪等。
在新落成的新尚创智中心,引进了西南地区首家高校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这里以高校人才、技术为核心,开展专利导航、检索、评价、高价值专利培育、技术转移转化等业务。展示大厅里,电子科技大学研发的羽毛球机器人、西南交通大学研发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等高校科研成果一一呈现。同时,这些科研成果还可以在这里挂牌交易。目前,新尚创智中心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未来,这里还将引进10所名校研究院、10个一流学科,建设10个一流三医研发平台、推进10个三医细分行业的基地建设。
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源于对协同创新模式的落地,另一方面源于对人才的尊重和吸纳。“把最崇高的礼遇给予最优秀的人才”,是温江对来自五湖四海优秀人才的庄严承诺。2019年,温江区出台《成都市温江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政策》,设立1亿元的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对高层次人才(团队)给予最高8000万元的支持。为解决人才在温发展的后顾之忧,我区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今年7月,全区首个人才公寓“万新峰荟”申报工作启动,15种精装修户型可拎包入住。除此以外,温江区还向人才专家兑现“人才培育激励”项目,为高层次人才发放“金温江优才卡”“三甲医院VIP医疗保健服务卡”等,让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不断探索激发创新能力,是温江区建设创新开放进取之城的着力之举。目前,温江已设立40亿元全市规模最大的健康产业母基金,获批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出台医养企业扶持政策,全国首支省级防疫投资基金(川投金石四川康健股权投资基金)落户温江。
未来,温江将多举措培育硬核科技企业集群,高效能推动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市场化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创新引才打造“金三角”,放眼世界吸引“金凤凰”,五湖四海筑牢“金字塔”,紧紧围绕共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打造生命科学创新区的奋斗目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努力构建一个最适宜科技企业成长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创业环境。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抓改革就是抓机遇、抓发展。“十三五”以来,温江紧紧扭住“改革开放”这个关键,用三把“钥匙”开启温江未来发展之路。
第一把“钥匙”:加快建设自贸协同改革先行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2019年7月,温江获批全省首批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在一年的时间里,温江区先后出台了《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温江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和《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温江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重点任务清单》,明晰了温江建设自贸协同先行区的方向、路径和任务。
今年7月,温江区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锦城海关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成都(温江)花木(农产品)进出口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旨在建立完善进出口基地管理体系,畅通运输渠道,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出口花卉苗木和农产品检验检疫通关效率,推动进出口基地标准化体系和可追溯体系、疫情防控长效管理机制、进出口基地龙头企业培育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创新、突破、见效。《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温江在加快建设自贸协同改革先行区、实现“审批便利化、通关便利化”目标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十三五”时期,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14.8%,花木出口首次打通东南亚陆路出口通道,累计出口达到1760万美元;与“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及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与瑞士、德国弗莱堡开展了产业合作。
未来,温江将充分释放自贸协同改革先行区的平台优势,推动更多“温江造”产品通过“一带一路”进军全球市场,帮助更多温江企业以更加便利的方式获取全球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全力激活和提升整个区域的要素聚集能力。
第二把“钥匙”:持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当前,营商环境已成为城市投资潜力的“试金石”。近年来,我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速释放营商环境政策红利,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3.0版本。
为让企业少跑路,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企业服务专区,工商、税务等窗口依次相邻。“一网通办”“一窗受理”让企业无需重复提交资料,企业开办相关手续办理时间由原来的20天压缩至1天;与此同时,我区加速推进“15分钟政务服务圈”,梳理了近百项“低风险、高频次”便民事项下沉至镇(街道)服务站或社区便民服务点,实现7X24小时全天候“就近办”。“温馨办”政务服务品牌已成为我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在审批做“减法”的同时,对企服务却在做“加法”。今年5月,《温江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二十八条措施》发布,包含了6大部分28个方面内容,主要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服务精准化、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等,着力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和对企服务能力。温江坚持以企业感受和社会认同为导向,以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作为基本标尺,力求实现“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真正让企业“想进来、宜生存、离不开”。
第三把“钥匙”: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温江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9年底成功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今年8月召开的区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吹响了“将着重围绕‘5+3’试验措施,在建立乡村产业用地规划机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社保体系,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以及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等方面下功夫,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贡献温江样本”的集结号。
“十三五”以来,温江区坚定推进“创新开放进取之城”建设,在推动创新、促进开放、深化改革等领域不断锐意进取,创新与活力,成为这座城市不断向前的澎湃动力。
“便捷高效畅通之城” 高标基底不断夯实
地铁17号线一期将于近期通车,这是继2017年地铁4号线、2018年成蒲铁路通车后的又一条轨道交通“亮相”温江,温江轨道交通规划密度位居新中心城区前列。有轨交通的到来,改变了温江市民的出行方式,更便捷、更绿色的轨道交通频频亮相,是温江外向交通通达能力有效提升的“缩影”。温江不仅在加密轨道交通上下功夫,在外向交通要道的建设上也不遗余力。今年6月,凤凰立交项目动工。该项目将是五环路与成温邛高速公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节点,建成后不仅能有效缓解成温邛高速温江段的拥堵问题,还将成为成都中心城区西部交通门户枢纽,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三五”以来,绕城高速永宁立交、成温邛快速路、物流大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运,先后打通温郫大道、战备渠南路、温天大道一期(锦绣大道南延线)、九斗渠路南段、紫薇路等多条“断头路”。2019年,全区公路总里程实现809.02公里,较“十二五”期末增加32.23公里,等级公路占比提升至100%。
与此同时,公共交通的优化提速,也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随着温江公交枢纽站的投用,日月大道快速公交线路K5线行至温江,形成“轨道+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的公共交通线网结构,与郫都区、双流区、都江堰市、崇州市实现了公交线网互通。“公交车线路规划更科学、车次更密、车辆更多”是近年来市民对温江公交变化的直观感受。
农村公路犹如乡村发展的毛细血管。近年来,温江积极推进特色镇和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机制,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打造“四好农村路”示范路120公里,成功创建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持续提升乡村品质,农村公路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凸显。
“十三五”以来,温江区奋力推进“便捷高效畅通之城”建设,“三高八快七轨十互通”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城市空间布局持续优化,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和通信能力得到有效改善,城市发展的高质量基底不断夯实。
“天蓝地绿亲水之城” 公园形态清晰可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温江区一直坚持厚植生态本底,注重生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着力打造醉绿温江、清新温江、水韵温江,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9绿色中国典范城市”“2019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11月7日,2020年天府绿道自行车健康骑行活动及车迷健身节在鲁家滩北林绿道举行。湖面波光粼粼,群群野鸟戏水,树林落英缤纷……选手们穿梭在鲁家滩的秋日风光之中,宛如一幅美好画卷。鲁家滩湿地公园自建成以来,便是温江北林绿道上引人入胜的网红打卡地,也是温江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显著符号。
“十三五”以来,温江按照“1+3+50+100”的公园城市规划体系,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公园城市形态,全域布局光华城市公园、健康产业公园、生态田园公园,“三网融合”的绿道和慢行系统成链联网贯通全域,以绿道为线串联市民社区、消费商圈、文体场所、林盘景点,“南城北林”人流商机互动共兴,公园城市表达深入人心,生活宜居品质显著攀升。
公园城市的打造,离不开空气质量的提升和水环境的改善。“在温江遥望雪山”是温江一群摄影爱好者自发组建的微信群,多幅从温江眺望雪山的网红照片就出自这个微信群。“窗含西岭千秋雪”并不是古人在诗句中的想象,而是当下能尽收眼底的美景。伫立温江,肉眼可望见200公里外的四姑娘山,成为生活在温江的美好体验。2019年,温江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多达274天。“雾霾天变少了,能看见雪山的日子越来越多了!”翻看温江人的朋友圈,雪山成为了温江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成效的一个见证。
远处蓝天吻雪山,身边绿水映柳岸。近年来,温江区不断提升区域污水处理能力,有效保护河水质体。2019年年初,科技园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升级及二期远期项目完工,随着污水处理工艺的提升,厂区每日污水处理能力新增4万吨,处理总规模达到12万吨/日,污水处理率得到大幅提高。同时,全面整治黑臭水体的工作也在持续加力,系统治理主要河道达19.33公里。
“十三五”以来,温江区高位推进“天蓝地绿亲水之城”建设,“醉绿温江”建设成果斐然,“清新温江”画面逐步呈现,“水韵温江”格局逐渐形成。“温江,最接近公园城市的地方”——成为了很多市民的共识。
“文明和谐幸福之城” 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学到温江”“健康到温江”“舒适到温江”,已经是温江人耳熟能详、深入人心的三大民生品牌,也是温江实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的生动实践。
“学到温江”——今年10月,温江区人民政府与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师范学院举行共建附属学校集中签约仪式。根据协议,温江区将与三所高校共建附属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与高校联手,将有力提升教学资源品质。不仅如此,温江区在增加公办学校的同时,还加大对优质民办学校的引进,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成都分校)、成都东辰外国语学校、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等8所高品质民办学校纷纷落户温江、开门招生,满足了温江市民对教育资源的多样化选择。
“十三五”以来,温江区累计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56所,累计新增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3.6万个,公办、公益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85%,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占比达到88%。
“健康到温江”——今年7月,区医院新院区完成整体搬迁正式接诊,崭新的院区、高端的设备、先进的医疗技术呈现在全区人民眼前。7月9日,区医院新院区进行了自搬迁以来的第一台手术。设备的升级、环境的改善让医生在进行手术时更加得心应手,也让患者的健康有了更有力的保障。特别是数字化手术室的投运,将所有关于患者的信息以最佳方式进行系统集成,使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获得全面的患者信息、更多的影像支持、精确的手术导航、通畅的外界信息交流,为整个手术提供了更加准确、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提高手术成功率。
“十三五”以来,我区以大健康产业为支撑,加速推进区医院新院区、华西医院温江院区、省精神医学中心等多个优质医疗项目,医院千人床位数达11.38张,从“治已病”发展到“治未病”,“来温江,享健康”已成现实。
“舒适到温江”——光华商圈在“十三五”期间的蝶变,展现了温江提升舒适度的“速度”。伊藤洋华堂、合生汇、新光天地等商业综合体相继开业,带热了光华商圈的人气和商气,呈现出业态更丰富、购物更方便、休闲有品质的宜业宜居形态。
此外,在温江还能观看并亲身参与高品质的赛事活动。因为上万跑者齐聚温江,一年一度的金温江半程马拉松如今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新名片。如果还想亲临CBA赛场观看篮球比赛,在温江也能轻松实现。明年即将完工的四川金强国际赛事中心,将是四川男篮的新主场。这是一座可以容纳近1.5万人的体育馆,周边建有相关商业综合体及配套设施,将是西南地区首个集体育赛事、运动休闲、大型演艺为一体的国际赛事中心,满足承接CBA篮球联赛、NBA季前赛或表演赛、国际国内单项赛事以及文艺汇演等功能需求。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建设不只是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还需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等内在“软环境”。2017年,我区确立了红线内外“两空间一力量”的社区治理整体布局,三年间,我区发布了全国第一部区县级社区发展治理规划、第一部健康邻里关系白皮书,以党建为引领的社区发展治理机制逐步完善,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和社区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更多市民群众、社会组织主动加入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正能量、暖心事在这座城市时常涌现、不断升温,“暖城温江”的城市形象深入人心。
2019年,温江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美丽宜居城区”,这是温江遵循文明演进规律与人本逻辑,给出的一份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温江答卷”。
编后语:“十三五”时期,温江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五个之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并形成了符合战略导向、独具温江特色的顶层设计,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期发展提供了指引与遵循。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机遇在前,唯有奋斗者乘势而上,温江将带领全区人民在“十四五”新征途中迈出铿锵步伐,向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进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