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保就业促发展民生承诺一一兑现
近日,温江区2020年就业创业服务和技能提升攻坚行动举行。招聘会上,百裕制药、海思科、云芯医联、康师傅等121家企业提供了java工程师、技术员、外卖骑手等岗位2800余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82人,技能培训报名登记110余人。
减免社保费6.99亿元、落实稳岗补贴5869万元、开发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5934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今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个又一个民生承诺正一一兑现……区人社局聚焦“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民生保障、经济助推、综合管理职能作用,兜住“保”的底线,筑牢“稳”的基础,保持“进”的态势,护航“六稳”“六保”工作开展。
“保”底线 “派单式”提供就业帮扶
日前,在寿安镇岷江村,一场手工拼布技艺技能培训活动在这里举行。这个名为“妙手回村”的手作技能培训项目是以岷江村“指尖上的爱”农旅项目为依托,通过“订单式”实现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当地农民居家灵活就业需求。
稳就业就是稳民生,区人社局进一步突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就业帮扶,针对重点群体,帮助5934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引导300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就地就业,从源头上消除“零就业”家庭。
面对疫情下的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区人社局通过强化招用工帮扶,以线上线下同步“派单”方式,靶向服务就业。在线上,借力39个就业平台,发布1.9万个岗位;在线下,开展“送岗位、送政策、抗疫情、稳就业”等活动,“靶向”服务企业。
“稳”基础 精准提能提升用工质量
聚焦民生,持续开展落实社保“减、免、缓”政策行动。截至10月,我区已阶段性减免近8000家企业社保费6.99亿元;惠企返补“稳岗”,返还4926家企业稳岗补贴5869万元,惠及企业职工14.7万人(次), 为3839名参保职工兑现技能提升补贴579.75万元。
同时,从精准提能出发,进一步提升用工质量。我区依托四川交通技师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等驻温院校,共建高技能人才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企业定制高级技能人才;围绕“三医”融合产业、都市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通过新型学徒制、“种子班”等定制培育“三医技工”“乡村工匠”“康养护工”等各类人才,进一步提升就业人员素能。
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用工需求,我区建立了实时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开展转岗培训、就业推荐、就业援助等提供全面服务,采取代招代聘、季节性调剂用工等方式保障员工再就业,进一步减轻企业压力。
在新经济新场景的高速发展下,我区还进一步探索以项目组织经济,不断开发新岗位。依托涌泉西熙里、柳城尚街、柳城南浦路等“零工经济圈”和沿“北林”绿道、沿江安河等新消费场景促“变量”,培育各类市场主体5000个,孵化网络带货员、健康评估师等契合“三医”主导产业的新业态新职业,开发岗位10000个。
“进”态势 服务下沉“仅跑一次路”
服务企业,就是要当好企业的“服务员”。区人社局依托全区116个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下沉,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社会化网点及线上平台延伸。
通过全面梳理人社公共服务事项,将10项高风险个体业务下沉至分中心,64项低风险、高频次个体事项全部下沉至镇(街道)和村(社区),业务下移占比达86.5%。同时,围绕服务对象需求调整公共服务分中心职能,确定了重点服务企业由分中心包片管辖、跟班巡回服务;民生服务就近办理的供给新模式,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仅跑一次路”。
同时,以社保卡金融合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深挖资源优势,区人社局在原有2家银行合作基础上,合作对象扩展至7家,并将与资金联系紧密、风险可控的36项业务下放至银行网点经办,进一步拓宽银行网点经办服务事项。
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筑牢服务企业连心桥,以“一对一”“点对点”精准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深化“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六稳”“六保”为基,不断推进温江区社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评论